產后多久來月經算正常
“生完娃多久來月經”是很多產后媽媽比較關心的問題。
來早了,哺乳+帶娃+姨媽的組合,真的能把人累到虛脫;來晚了,雖說沒有姨媽造訪的日子真的還蠻幸福的,但會忍不住擔心是不是身體沒恢復好、或者哪里出問題了。
產后到底多久會來月經?來得越早,說明身體越好嗎?來月經會不會影響母乳質量呢?看完這篇你就清楚了。
產后多久來月經算正常?

這個問題其實是因人而異的。
順產還是剖腹產、是否哺乳、哺乳的時間長短、媽媽的體質等,都會影響月經的恢復,其中哺乳及時間長短,影響最大。
在進行母乳喂養時,寶寶的吸吮刺激會引起媽媽體內的泌乳素水平升高,進而抑制排卵。
純母乳喂養的媽媽,一般會在產后9-18個月內恢復月經,混合喂養的會早一些,不母乳喂養的話有些可能產后6周就恢復來潮了。
所以,生完寶寶后,媽媽們的月經恢復時間并不都是一樣的。
來得越早,身體越好嗎?
產后來月經,說明卵巢的排卵功能開始恢復了,也意味著生殖系統開始恢復了。但這并不能說明身體的其他方面也恢復得很好了。
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恢復得如何,產后42天左右一定要記得去醫院復查,否則可能沒辦法及時發現問題,留下后遺癥。
這些檢查和評估的數據能較好地反映產后媽媽的恢復情況,大家一定要重視。
產后42天的檢查主要是檢查女性身體,
尤其是生殖系統的恢復情況。
檢查一般分為2個部分,
一是常規檢查,
如血尿常規、婦科檢查、腹部彩超等,
二是盆底評估、腹直肌分離評估等。